先生從小吃西藥,尤其,因為鼻子不舒服而吃的西藥,但卻常常讓他昏昏欲睡。
他以前也常常使用針劑,讓原本發燒的身體快速降溫~
但是,他說他深深感受到西藥的副作用在他身體裡肆虐~~((當然不是說中藥完全沒有副作用))
後來建議他找中醫幫忙,試試藉由把脈的方式,找出每次身體不適的源頭,慢慢的他也開始吃中藥,他明顯的感覺這樣溫和的對症下藥,能讓他好好的繼續原本的生活步調,結果一試成主顧~
我們倆是在還沒有孩子之前就吃中藥,所以,孩子出生以後,只要身體不舒服、生病了,我們都是帶去把脈,然後讓他們學習看中醫、吃中藥~~
由於他們在我的肚子裡(胎兒時期),就開始就跟著我吃中藥,所以,好像有記憶一般,老大出生四個月開始嘗試中藥,一路慢慢訓練,她竟然在中班地年紀就能吞下有黃連成分的中藥,我真的超級佩服她~~
當然我們不是完全不看西醫或是排斥西醫,而是我們以中醫為主。像是需要腸病毒之類的疾病確診,還是會去看看西醫的。
不過西藥就真的沒有什麼吃了~
頂多當出國或是旅行時候的備用藥劑,或是小孩發燒、鼻塞、咳嗽到讓他很難入眠,我們才會給他們藥水舒緩一下身體的不適~~對,重點在舒緩想睡的身體上的不適,而不是一直在孩子活動期間,用西藥壓住他要流出來的鼻涕和想咳出來的痰。
尤其是退燒藥水和塞劑,千萬不要因為想要孩子趕快退燒就一直給他們~~要先了解他們發燒的原因,如果只是一般疾病引起的發燒,要做的是用物理退燒法,幫助孩子能舒服一些的走過病程。
我們成人對發燒要有正確的知識,不要一昧地用吃藥和塞劑或打針來退燒,發燒是體內在打仗,燒到41度以下都沒有關係(這裡是指醫生確診為一般疾病的發燒)。
通常我家孩子常常在發高燒的時候還是活蹦亂跳的玩,但是玩一玩會好好睡一覺,這樣靠他自己體內打仗的走過病程,之後抵抗力越來越強。
我們如何幫發燒的孩子一起走過病程~~
每個感冒都有自己的病程,發燒的病程尤其重要,一定要有讓身體自己去打仗的過程~~
1, 通常我們發現孩子發燒,第一步就是貼退熱貼。但是退熱貼冰涼涼的,對正在發燒的身體來說太冰了,在拆開透明膜之前,放在手掌心讓它變溫一些,貼在孩子的皮膚才不會過度刺激。
貼退熱貼的位置,我們通常是選背後,大約是肩頰骨的位置,有時貼橫的,有時貼直的。
會選這個位置是因為,小孩拿不掉~~~哈哈哈(觀察小孩拿掉是想玩退熱貼)
很多人不建議給孩子貼退熱貼,他們認為太涼了,孩子受不了~我是觀察孩子的反應,他要是一直覺得不舒服,就不會讓他貼。
2, 有時候我們也會拿冰枕包毛巾給孩子拿著玩,記得不要拿冰枕給孩子睡,冰枕太冰不適合小孩。但是,冰冰的東西拿在手上玩,能有效轉移注意力之外,摸著也舒服。
3, 小孩適合洗溫水澡降溫,讓他泡著溫水,他會感覺身體放鬆很多。沒有泡澡的時候,也會拿一條濕毛巾擦拭孩子的身體。
4, 夏天維持室內氣溫在26度左右,冬天的話,孩子身上也不會穿太多衣服,也不會蓋太厚的被子。
5, 把孩子的水杯裝滿滿的水,放在床邊,隨時隨地塞給他喝(不喝就算了)。也會買電解水或是稀釋舒跑,讓小孩補充電解質,預防發燒吃不下東西的孩子脫水。
6, 通常我們會等小孩想睡之前,如果發燒燒到38.5以上(耳溫)才給退燒藥水,但是曾經觀察孩子燒到39還是自己玩得很好,那我就不會刻意給退燒藥水。(當下覺得好神奇,一隻燒燙燙的小孩,完全沒有什麼不舒服的感覺)
((小孩發燒我都會觀察一天以後,確定大約知道他的症狀,就會帶去西醫診所看看,看他是否有可能是什麼病症))
再次強調~不要濫用退燒藥~~(就算你不認同我上面的做法,也不要濫用藥物)
三軍總醫院的網站也有提到~~『有些時候,醫師也會被逼得用 ” 類固醇 “來退燒,它可以抑制小孩的免疫,減少 熱原 ” 的產生,燒就比較害易退。如此一來,就等於是與敵人作戰時解散軍隊,讓 敵人肆虐; 此時,燒雖然退了,抵抗力卻變差了。很多病都是要靠人體的抵 抗力來對抗病原體的,如果是為了退燒而抑制免疫系統,那麼不但病程會延 長,也可能引起疾病的擴大與蔓延,而造成更嚴重的後果。』~~此文擷取自三軍總醫院的網站
7, 在做了上面一連串的事情之後,觀察孩子的狀況~~就變成最重要的事情了~比體溫是否變高還重要~~
如果孩子不管怎麼燒,活動力都好,也沒有其他症狀發生(嘔吐、腹瀉、抽筋……)那我就會持續上面的動作。但是,只要孩子活動力變差,或是有其他病症出現,就要立即就醫喔~
8, 黃瑽寧醫師:發燒衛教 這裡也有提到幾個觀念,像是39度以上再給退燒藥,是為了讓孩子舒服一些,和發燒是好事。黃醫師在裡面說的淺顯易懂,你可以存檔備份。
如何教孩子吃中藥~~
第一胎吃中藥,我是等他能吃副食品之後才開始。一開始餵中藥,最主要的目的還是在於,讓孩子適應中藥的味道,對中藥的味道不要感到陌生,讓他用嘴巴去認識這個味道,然後記在腦中。每次餵完就給一些葡萄糖,這樣訓練吃中藥的記憶就是愉悅的。
我家兩個孩子吃中藥都是訓練好幾年才上手,現在都是知道生病要去中醫把脈,餵中藥是直接倒到嘴巴再喝水。吃完給一個仙楂糖或是半包葡萄糖。
在這個成功之前,要有心理準備要奮戰多年。
餵藥的方式,我也試過很多種~~
餵中藥使用過的工具有~
長條紗布巾~一般菜市場或是藥局都有賣
使用長紗布巾,是因為它比毛巾還好塞入寶寶的脖子下巴的地方,洗過之後也很容易乾,長條形可以更好擦拭。

防水短袖圍兜~婦嬰用品店有賣
使用防水圍兜,是因為吃中藥的小孩,會噴藥~哈哈,尤其我家弟弟,每次餵藥都好可怕,整條紗布巾變成咖啡色,忘記用圍兜的話,衣服就毀了~

一般診所附的餵藥滴管~診所都會附
這個有點危險,因為它前端很尖,所以使用上要很小心。我是抓小孩抓到很熟練以後,直接放嘴角餵下。

60ml小奶瓶~藥局或是婦嬰用品會賣
如果你的孩子很天使,願意自己吸下要喝的藥。我是完全高估我家孩子了~哈哈

奶嘴狀的針筒餵藥器~藥局會賣
這個其實也是要孩子自己願意吸與吞藥,要不然也是餵不下去。

餵藥湯匙~藥局會賣
這個比較適合少量少量分次餵食,不然容易打翻,也會嗆到。

小藥杯~診所會附
這好像是我最常用的工具,我會把它捏成橢圓狀,然後從嘴角灌入。

其實我用的不只這些工具,因為有時候我會突發奇想,像是用吃飯用的湯匙,把中藥調成濃稠,假裝吃飯個感覺餵他吃,或是中藥一點加入多一些的葡萄糖,混合濃稠的餵食。當然,我的實驗結果全部失敗~~哈哈,我家小孩沒這麼好騙。
總而言之,學習吃中藥是一個遙遠的過程。我家只有我們夫妻倆和兩個孩子,我們倆自己都是吃中藥的人,所以自然在這個訓練過程中沒有什麼太大的「外在阻礙」。反之,如果你的訓練過程有人從中阻撓,或是一直在耳邊說,不要逼小孩之類的話,你就自己斟酌,看看是否要堅持下去了~~畢竟,會很煩~~
鼻涕流不停的處理方式~~
清醒活動時
除非孩子的鼻涕多到要滴下來,不然我都眼不見為淨~~有時候是直接在孩子脖子上綁長紗布巾,有鼻涕就拉起來擦,髒了再拿下來洗。好啦~很噁心吼~我承認我是髒媽媽。只有外出的時候,才會認真用濕紙巾擦鼻涕,或是帶簡易型的吸鼻器出門流的誇張時吸一下。

睡覺之前與起床後
睡前~我會用電動吸鼻器把孩子的鼻涕吸一下,這樣比較好入眠。但是因為我的吸鼻器開啟的聲音很大,吸力也很強,所以吸鼻子之前要把孩子抓好,不然孩子會掙扎,造成危險。
起床後如果發現孩子被濃稠鼻涕困擾,我也會在幫他用電動吸鼻器再吸一次。
咳嗽有痰要拍痰嗎?
我自己在大三的時候,因為在善牧基金會台南嬰兒之家工作,學會了幫助各式各樣的孩子拍痰,因此練就一身功夫。
在新竹托嬰中心或是當家庭保母時,孩子只要生病了,有痰了,我也會繼續這項拍痰工作。
當自己有孩子以後,幫他們拍痰是必備過程,但是有一天我看到~黃瑽寧醫師說:拍痰,可能是白費力氣。「孩子自然的哭泣動作、大力的咳嗽,其實就是最好的排痰」
黃醫師說~~~

看完這一篇文,我突然恍然大悟,原來~所謂的拍痰,跟我想的不一樣。我以為聽到有痰聲,拍就會幫助孩子好轉,結果並非如此。
我還找到另外一篇更詳細「孩子有痰,到底要不要拍」的說明

所以跟醫師討論,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。但是,請記得不要一直換醫生。
我們自已有一位固定幫我們全家人診脈的中醫師,也有一家固定會去的西醫診所。固定醫師的好處就是,他會了解我們全家人的狀況,能更有效地知道我們適合什麼樣的治療方式。多年下來,孩子跟醫生也有一定的感情基礎,看診就不再是這麼可怕的事情喽~
最後的經驗值分享
孩子生病,最累的是大人。尤其是主要照顧者,通常照顧完孩子到痊癒,自己卻因為太累而中獎~~
在這無止境的循環裡,真的是很磨人的過程,如何練習讓自己放寬心,認識每一次生的疾病就很重要。才不會一直小題大作或是提心吊膽。
另外,鼻涕和咳嗽是最常出現的感冒症狀,雖然不是很嚴重的疾病,但是這都會造成孩子變得很難睡,也吃不好。孩子只要吃睡不正常,整個家就會烏煙瘴氣,搞的大人也很疲憊,心情不美麗。
如何學習看待孩子的病況,不要害怕孩子生病,不要怪自己沒有照顧好,不要怪罪別人或天氣造成孩子感冒。因為感冒就是在練身體,跟我們帶孩子打預防針的意思一樣,是讓他們自己能產生抗體的方式。
練習正向的看待疾病,你會發現~~其實,生病也沒什麼困擾你的呦~~
(我家孩子都已經上學了,算是走過前幾年練身體的大小感冒過程。不過,這個年紀反而是要加強牙齒和視力等等的保健,一不小心就是根管治療和配戴眼鏡了)
孩子的健康是做父母一輩子的功課。不要在孩子還小的時候,就把你的擔心耗盡,加油,加油。
最後祝福你~
越來越健康~